孵化器这一概念最先起源于美国,是指一个集中或虚拟的空间,在企业创办初期时,为其提供资金、管理等便利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。

第一家孵化器“贝特维亚工业中心” 1959年在美国诞生,而中国的第一家孵化器“武汉东湖创业中心”则创立于1987年。

目前,根据服务功能不同,孵化器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:以租金收入为主的1.0阶段;提供专业化软服务为主、租金收入为辅的2.0阶段;和提供多样孵化模式,聚焦在创业者个性需求上的3.0阶段。

对于所有孵化器而言,活下来都是第一要素。

孵化器的盈利方式主要有5种:租金类收入、政府补贴、股权收益、服务类收入和投资收益(具体描述见下表格)。一个孵化器可能采用其中一种或多种途径,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改盈利方式。


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,服务类和租金类收入门槛最低,但也是变现能力最弱的两种方式。毕竟盈利可不是一件容易事,创新工场的孵化业务从2009年开始,直到2015年才开始实现盈利。

一旦没有资金支撑,也许就像前文提到的那几位一样,要么转让,要么退出,夸张一点甚至被强拆。受限于孵化器本身的性质和创企成长规律,无论采用哪种商业模式,都很难在一到两年内实现快速变现。

而在最初成立时,不同的资本支持方,就已经引发了孵化器在服务和目的上的根本差别。

一般说来,孵化器背后的资金来源有四种途径:由政府或非盈利团体主办;由大学主办;私营企业或个人投资者主办;由政府或基金会等非盈利团体出资、私人经营的复合型孵化器。

首先,政府等非盈利团体出于鼓励创业创新的目的,为孵化器提供政策和资金扶持。但国家不可能无限投入,政策也会逐渐趋于理性,同时一些地方政府急于创收创税的心态,也使资金最终流向有一定实力的优秀孵化器,这对小型孵化器的生存空间,无形中造成了挤压。

而一些私营企业或个人投资者主办的孵化器,只是徒有其名,打着孵化器的名声做着“业主”的生意。

一位观察人士说,不少省市出现了以孵化器为代表的工业地产项目。一些入驻企业迅速将房产转手售卖,导致许多总部基地空置率上升,有的孵化器甚至被称作“鬼城”。

目前国内孵化器收入总体结构上,以房租为主的占41%,无论是政府主导的或是企业投资建设的孵化园区,做“二房东”成为了普遍的资金维持手段。

单纯靠“房东经济”支撑,导致孵化器之间同质化严重。而模式的单一和扩张的疯狂,使得成本问题更加突出,进而带来更大的生存压力。

这就反映出了一些孵化器的本质问题——对产业和区域行业基础知之甚少,无法提供入驻企业需要的资源和经验。

很多孵化器提供的服务基本相同,大都是工商代理、项目路演、融资辅导、导师服务等。而这些服务对创始人的真正帮助又有多少?

有关数据显示,创业项目在资金方面的需求非常大,近七成创业者在选择孵化器时主要考虑资本资源。其次是孵化器提供的政策优惠以及人才环境,分别占比65.3%和54.5%。



一些创企在入驻孵化器后反应,基本没有得到什么融资和人才方面的服务,完全处于散养状态。而另一些创业者频繁转换于各个孵化器之间,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门路和关系。

一位创始人告诉猎云,选择入住现在的孵化器就是因为它能提供便宜的场地。

此外,很多孵化器缺乏项目筛选机制,只求尽快租让工位以获取资金维持运营。这种只顾短期获益,不论项目好坏先收进来再说的做法,导致孵化器内项目形式过于多样,良莠不齐,失去核心竞争力。

泡沫下的机会

今年3月,3W咖啡获数千万A轮融资。

接着,众创空间服务商“纳什空间”在7月完成了2亿元的B轮融资,并发布了全新办公空间产品——超级工作室,面向5-30人规模的小微企业。

同月,房地产垂直领域创业服务平台倍格创业获得了500万美元的Pre-A轮融资,投资方为辰海资本、松禾资本。

在部分孵化器挣扎于生死边缘的同时,另一些孵化器摸索出了它们的生存方式。

部分孵化器开始探寻其他的生产途径,进行领域或地域的细分化运作。比如某一行业孵化器就专门到台湾挑选项目,再带到北京孵化。

现在,让我们再回到开篇的问题:是否因为数量太多,而导致孵化器深陷险境?猎云也询问了一些行业内人士的意见。

倍格孵化器:当下孵化器从零星分布到遍地开花,这样的发展过程可能在各行各业都会发生,但细分、自主选择的现象也会随之而来。市场会反向做出选择,给出结果。做好目标客户需要的,不要盲目跟从于资本市场动向。

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孙启新:我认为创业孵化机构数量尚不能满足大众创新创业的强烈需求。之所以出现孵化器空置现象和缺少创业者的问题,是因为一些盲目进入创业孵化行业的机构孵化服务能力不足。

美国孵化器的发展进程也不是线性的。几年前YouWeb孵化器创始人彼得·莱兰甚至预测美国90%的孵化器都会关门。如今,孵化器在美国已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经济发展工具,而中国孵化器行业正在经历市场化和集团化并行的转型期。

掘金微创业:为响应国家号召,顺应时代潮流,国内孵化器遍地开花,但各家自有所长,互为补充。至于供求问题,不可妄断,还需市场的检验。要保持优势,关键还是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和深度。

极客邦创投合伙人齐洁:资本市场前两年很好,所以服务创业者的孵化器也出来很多,数量上可能是有点过多。但孵化器的倒闭并不是数量过多导致,而是自身没什么核心竞争力,大同小异,对创业者的帮助不大。

可以看出,数量的剧增确实引发了一些泡沫,但这并不是孵化器面临危机的罪魁祸首。

在爆发点之后,孵化器的发展走到了新的转折点。整个市场将迎来一场残酷的“大洗牌”,良币驱逐劣币,最终行业将慢慢向专业化和垂直化发展。只有经历一轮洗牌期,让伪孵化退出、真孵化成长,才能真正促进产业的发展。

而现在,或许就是国内孵化器们所处的最好时机。


文章标题:2016年国内孵化器的发展走到了新的转折点

转载地址::http://www.zlhuiyun.com/xingyezixun/r-59.html 转载请注明出处